今天得说说这个新厂1.15版的化学第三部分的事儿了,之前弄了第一和第二部分,这回轮到第三部分了。

搞这摊子事儿之前,我先把前面的第一、第二部分又检查了一遍,得确保那俩哥们儿都站稳了,运行得没啥毛病,不然第三部分加上去,整个系统都得摇摇晃晃,那可就麻烦了。
开始动手
确认前面没问题了,就开始着手搞这个第三部分。版本号是1.15,听着挺新的,想着应该没啥大问题。先是把需要的文件、配置啥的都准备放到了指定的位置。
然后就开始装这个第三部分。过程还算顺利,没弹出什么吓人的错误。但是,装好不代表就能跑,还得配置。这块儿稍微费了点时间,主要是对着文档调参数。
- 检查依赖:看了看它需要啥别的玩意儿支持,还之前装一二部分的时候,这些依赖都弄好了。
- 调整配置:主要是对着新厂这边的实际情况,改了几个关键的参数。比如原料的输入速率、反应器的温度设定范围啥的,得跟这边的设备对上。文档有时候写得比较通用,实际用起来还得自己琢磨琢磨。
配置完了,先没急着跟前面那两部分连起来,单独跑了几个简单的测试。就是模拟给它点儿输入,看看输出是不是符合预期。这一步主要是看看这第三部分自己能不能正常干活。跑了大概半个钟头,看起来好像是那么回事儿,数据进进出出的,没报错。
集成测试,发现问题
单独跑没问题了,心里稍微踏实点儿。接下来就是动真格的了,把这第三部分跟前面那俩连起来,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。从第一部分输入原料,经过第二部分处理,再到第三部分进行最终反应或者分离。跑一个全流程的模拟。
问题这就来了。跑到中间某个环节,数据流有点对不上,第三部分接收到的数据,跟第二部分输出的数据,有个地方有细微的偏差。一开始还以为是网络传输丢包了,查了半天网络,没问题。
又是一顿查,翻日志,看各个节点的实时数据。发现是1.15这个版本里,第二部分输出的一个数据格式,跟第三部分默认接收的格式,兼容性有点小问题。单独测试的时候用的是模拟数据,格式完美,所以没发现。一连起来用真实流程数据,这差异就暴露出来了。真够折腾人的。
搞定收工
找到问题根源就好办了。针对性地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连接处,加了个小小的数据转换脚本,或者说是调整了第三部分的接收参数,让它能正确理解第二部分传过来的数据格式。主要是改了几个配置项,让它们的“语言”能统一起来。

改完之后,再跑全流程测试。这回从头跑到尾,仔仔细细盯着数据看,来来回回跑了好几遍,确保在不同的模拟工况下都没问题。总算是稳定下来了,数据流顺畅了,最终输出也对头了。
现在嘛这化学第三部分算是能在新厂的1.15版环境里顺利跑起来了,跟前后部分也能正常协作了。整个过程嘛说实话比预想的稍微曲折一点,主要是那个版本兼容性的小坑。但好歹是给它弄利索了。这回的实践记录就先到这,后面看看跑一段时间的稳定性怎么样,有啥新情况再说。